7月29日,市场延续分化行情,医药科技领涨,周期类板块继续回调。
主要指数表现
A股市场呈现沪弱深强格局,主要指数分化明显。上证指数低开后窄幅震荡,半日微跌0.08%报3595.19点;深市表现相对强势,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0.92%和0.83%,反映资金对成长赛道的偏好。两市半日成交额达1.15万亿元,维持万亿级活跃水平,但个股呈现跌多涨少格局,超3800只个股下跌,显示市场内部结构性分化加剧。
港股市场则整体承压,恒生指数低开低走,半日下跌0.95%报25319.39点;恒生科技指数受大型科技股拖累下挫1.76%,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业等权重板块领跌,市场情绪偏向谨慎,半日成交额1424亿港元。
行业表现与驱动逻辑
A股领涨板块集中于泛科技与医药领域。通信板块以1.98%涨幅居首,医药生物板块涨1.73%,其中CRO概念在龙头企业中报业绩与分红方案提振下全线爆发,药明康德中报符合预期并派发中期分红,带动药石科技逼近20%涨停,泰格医药涨超10%。创新药领域因国际化合作突破备受关注,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签署125亿美元授权协议,股价创阶段新高,叠加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催生母婴医疗需求预期,医疗器械、减肥药等细分赛道同步走强。半导体产业链内部轮动特征显著,科创板芯片股涨幅居前,东芯股份20%涨停;人工智能大会释放百亿级采购需求,CPO等算力硬件概念股延续强势,中际旭创等龙头再创历史新高,显示科技板块在“算力驱动”逻辑下持续获得资金抱团。
领跌板块则呈现政策敏感与周期调整特征。农林牧渔板块领跌1.78%,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及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轻工制造、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传统周期板块分别下跌1.09%、1.03%和0.97%,反映市场对传统制造业前景的谨慎态度。三胎概念高开低走,农业股、贵金属及白酒股表现低迷,主要受短期政策落地后资金获利了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消费数据疲软预期影响。
港股市场行业分化同样显著。医药类股逆势走强,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大涨3.93%,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医疗保健指数分别上涨3.54%和3.4%,与A股医药板块形成联动,反映全球资金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长期价值的认可。资讯科技行业承压明显,恒生科指10强、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资讯科技业均下跌约1.93%,大型科技股普遍回调,拖累指数表现,或与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重新定价及行业需求端的短期担忧有关。
策略建议
当前市场结构性特征突出,资金动向成为短期行情的核心驱动。政策层面,价格法修订草案“反内卷”导向与育儿补贴制度落地,既为消费复苏与行业竞争秩序优化提供支撑,也强化了资金对政策敏感型板块的关注。
策略上,短期可紧扣资金在科技与医药板块的轮动节奏,中期则需把握产业变革主线,重点关注三大方向:
泛科技领域,AI算力建设加速(光模块/芯片)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高价值零部件)构成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大会释放的162亿元采购需求直接催化算力硬件行情,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在外部制裁压力下持续强化;新消费赛道,育儿补贴推动母婴消费复苏,消费电子轻薄化趋势催生eSIM技术渗透,叠加暑期档影视行业回暖,主题性机会值得跟踪;有色金属板块,全球宽松预期叠加机器人电机材料等新兴需求,工业金属及小金属弹性凸显。
整体看,当前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价格法》修订有望遏制低价倾销,利好利润率承压行业出清;反“内卷”政策亦为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龙头创造长期成长空间。投资者宜在波动中聚焦产业趋势明确、估值合理的核心赛道,规避纯题材炒作,同时警惕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情绪扰动,尤其是国际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与中美经贸关系进展对资金流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