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主要股指呈现分化上行态势。美股三大指数表现分化,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51%,标普500指数上涨0.59%,道琼斯工业指数微跌0.07%;欧洲主要指数中,德国DAX指数微涨0.14%,法国CAC40指数下跌0.08%;日韩市场方面,日经225指数上涨0.63%,韩国综合指数上涨0.39%;其他新兴经济体表现亮眼,泰国SET指数大涨7.62%,俄罗斯MICEX10指数上涨6.86%。
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受益于关税政策避风港效应,特朗普对欧盟、墨西哥加征30%关税但暂未涉及多数新兴经济体,促使资金转向东南亚及中东市场,而美股科技股受英伟达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提振展现韧性,欧洲市场则因关税冲击预期承压。
大宗商品市场呈现显著分化。农产品方面,CBOT大豆连续合约上涨2.76%,受中美农业贸易谈判预期及极端天气引发的供应扰动驱动。工业品中,铁矿石近月合约大涨5.35%,反映中国地产政策调整带动的建筑需求回暖,但LME铜价受特朗普拟征50%关税影响剧烈波动最终收涨1.39%。避险资产承压,COMEX黄金微跌0.25%收于3355.5美元/盎司,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弱化推动美元指数周涨0.63%至98.49。
在政策红利、资金放量及行业景气改善共振下,A股与港股市场双双走强。A股上证指数上涨0.69%,深证成指上涨2.04%,创业板指以3.17%涨幅领跑;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84%,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亮眼,周涨5.53%。
行业层面,A股通信板块大涨7.56%居首,受算力基建加速及英伟达对华芯片解禁催化;医药生物(+4.00%)和汽车(+3.28%)紧随其后,政策利好与需求复苏形成双重支撑;机械设备(+2.91%)、国防军工(+2.26%)位居四、五位。
相比之下,城市工作会议后,金融地产等顺周期板块出现回调。传媒(-2.24%)、房地产(-2.17%)、公用事业、非银金融、银行均跌超1%。
港股方面,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暴涨12.17%,非必需消费(+6.14%)、原材料业(+3.7%)紧随其后。地产建筑微跌0.4%,金融业、公用事业涨幅均不足0.7%。
资金流向显示结构性分化,A股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获资金显著流入,而传媒(-2.24%)、房地产(-2.17%)持续承压;港股南向资金周净流入264亿港元,重点加仓美团、阿里巴巴等消费科技龙头。
展望下周,A股与港股市场有望延续结构性行情。
A股方面,“权重搭台、成长唱戏”格局有望持续,科技与医药板块引领市场。资金面保持韧性,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5万亿元以上,杠杆资金连续净流入,北向资金对算力、创新药等核心标的持仓稳定。政策层面,险资长周期考核及科创板改革新规为市场注入信心。AI算力与半导体产业链受益于英伟达H20芯片供应恢复及国产替代加速,创新药板块在医保政策支持下估值修复空间仍存,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迎来主题投资机会。不过,金融地产板块承压及沪指3550点技术阻力仍需警惕。
港股市场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及估值优势下表现积极,恒生指数有望挑战25000点,恒生科技板块弹性突出。南向资金周均流入超百亿,外资情绪随美债收益率趋稳及人民币汇率企稳改善。恒生科技指数在AI应用、稳定币等催化下突破年线,创新药板块受BD交易额提升及业绩催化延续升势。但中美关税缓冲期结束前的谈判进展及美国“大而美”法案或带来短期波动。
整体来看,市场风险可控,投资者可关注政策窗口期及中报业绩超预期标的。